春季蜂群经过一段时间的繁蜂发展,到达分蜂季以后,就会开始培育雄蜂筑造王台进行自然分蜂,这是蜜蜂增加种群数量的本能表现,然而对养蜂人来说却有利有弊,利的是可以增加本场蜂群的数量,弊的是蜜蜂分蜂不利于强群的培育,对生产蜂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在饲养蜜蜂过程中,要对不必要的分蜂进行预防,如临近大流蜜期或者在流蜜期产生的分蜂情绪;而对于距离流蜜期还有一段时间,足够蜜蜂再次繁蜂发展时,则可任由蜜蜂自然分蜂或者人工分蜂,蜜蜂自然分蜂出来后,要及时进行收捕。
一、对分蜂群的预防
1、加强蜂群检查力度和蜂场巡查
进入分蜂季节以后,要对每一个分蜂群进行开箱逐脾检查,发现王台,根据群势和流蜜时间来综合考虑王台的去留。对于保留王台进行分蜂的蜂群要做好记号,记录分蜂的大概时间,并在分蜂时间内加强蜂场巡查,一旦发现自然分蜂,立即进行收捕。
(1)群势弱,有备用蜂王,则杀死老王,诱入新王并毁除所有王台;没有备用蜂王,则从众多王台中选出最佳的一个王台,其余王台毁除,待王台封盖后将老王关入囚王笼中,放于隔板内侧,并与第一脾拉开些许距离,待新王出台成功婚飞交尾并产卵后,再提走老王。这样就可以避免弱群分蜂,越分越弱的情况。
(2)群势强,如果距离当地大流蜜期还有至少40天的时间,那么顺蜂性,任其分蜂出来,做好收捕工作即可;如果临近大流蜜期,不够时间繁蜂,则先毁除所有王台,再调出一部分封盖子脾,补入到其他弱群或中等群势当中,然后又从这些被补充群中,调出一部分卵、小幼虫脾给该强群,让强群忙于抚育而缓解分蜂情绪。
(3)进入流蜜期后,蜜蜂产生分蜂情绪,那么在毁除王台的同时要及时取去巢内的储蜜,此时巢内可能封盖蜜和未封盖蜜混杂,为提高蜂蜜品质,可以使用两台摇蜜机摇蜜,一台摇水蜜,另外一台摇成熟封盖蜜。将储蜜摇出以后,给蜜蜂留出了充足的巢房储蜜和繁殖,蜜蜂忙于采蜜和繁殖,便不再想着分蜂了。
2、人工分蜂预防
在对中蜂的饲养过程中,很多蜂农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收捕自然分蜂群而导致损失蜂群的情况,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人工分蜂来预防蜜蜂的自然分蜂。
(1)对刚产生分蜂情绪的蜂群,可提出老蜂王连带有卵、虫的1-2框蜂,搬往3公里外。余留群诱入人工培育的成熟王台,毁除其他全部王台,使其变成留有王台的交尾群。这样老王在中小群中不仅能更好的发挥余热,余留群新王交尾成功产卵也能更快的发展,即便到达蜜源期后,群势仍不强,还可通过两群合并的方式来获得强大的采集群。注意:诱入王台后,会出现一批改造王台,应每隔3天检查并毁除一次需淘汰的王台,直到新王出台。
(2)对已经进入分蜂中期的蜂群,则在避开蜜蜂进出高潮期时,将该群老蜂王与1框以卵和小幼虫为主的带蜂子脾,带蜂调入备用蜂箱,子脾左右各放置一个空巢脾或巢础框,组成暂有3框的蜂群置于原址,原群与蜂箱,连蜂带脾搬往附近新址,诱入新王或王台。因距离原巢不远,进行过认巢飞行的蜜蜂,一般都会在出巢后返回原址,补充老王群。然后视实际情况再作些调整,如:调换蜂箱位置,平衡新、老群蜂量以及调整巢脾等。
二、对分蜂群的收捕
1、及时跟踪分蜂群,必要时迫使其降落结团
蜜蜂进行自然分蜂以后,要及时进行收捕,否则当侦查蜂找到合适的巢穴后,就很难收捕了。因此,一旦发生分蜂,就要及时跟踪蜜蜂,一般蜂群首次分蜂多半飞不远,就要蜂场附近,但为防万一,手里最好提着一桶水和拿着水枪,当蜜蜂飞的过高过远时(尤其是新王分蜂),及时对纷飞的蜂群喷水,强迫其降落结团。
2、收捕分蜂团
蜜蜂降落结团后,准备好收蜂笼,往收蜂笼内表面涂抹一层蜂蜜,然后一只手拿着收蜂笼,开口向下放在蜂团的上方,另一只手放在蜂团下方缓缓的驱赶蜜蜂入笼。如果蜜蜂结团在高处,不便爬树或存在人身安全时,可用一根长竹竿绑住收蜂笼,轻轻放在蜂团上方进行收蜂,再用另一根竹竿绑住蜂扫,伸到蜂团下方,轻轻扫蜂入笼,待绝大多数蜜蜂进入收蜂笼后,将收蜂笼缓缓提下,拿回蜂场进行借脾过箱。
男生其实已经暗示了喜欢你,看到你会手足无措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认为男生是勇敢的一方,实际上他们虽然平时大大咧咧,但多数人在感情方面却非常含蓄的,因为害怕表白以后做不出朋友,所以大多数选择暗恋。感情是非常细腻的,即使很努力但是...(882 )人阅读时间:2025-04-08醉酒后的最佳解酒方法有哪些,未酒精中毒可以喝酸奶/蜂蜜水/番
醉酒后的最佳解酒方法有哪些,喝醉过的人都知道,醉酒后非常的难受,会出现头昏、脑胀、心跳增快等症状,其实可以试试喝蜂蜜水,番茄汁、酸奶等解酒,达到缓解醉酒症状的目的,但是如果喝酒的量...(837 )人阅读时间:2025-04-08苗族:山林之间的文化巨人
苗族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以主要聚居于贵州、湖南以及广西为显著特征。这一群体的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据史书记载,苗族起源可追溯至古黄帝部落后与炎帝部落的合并(333 )人阅读时间:2024-04-18金针菇:小巧身材大能量,吃出健康新境界
金针菇以其独特口感与丰富营养成分,成为众多餐桌上广受欢迎的优质食用菌种之一。本文旨在深入挖掘其潜在价值,以便让各位对这一重要食物资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1(329 )人阅读时间: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