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琴常识网 -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热门话题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牧琴常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为什么蜜蜂弱群成不了强群

时间:2023-04-19 11:31:30人气:作者: 题主

蜜蜂的繁殖能力很强,只要蜜粉充足、温度适宜,弱群也有成为强群的可能。但如果一切条件都好,蜜蜂弱群还是无法变成强群,那么很有可能是该弱群步入了恶性循环当中;如果弱群状态可以,那么就是缺乏繁殖所需的基本条件。对此,我们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蜜蜂度过恶性循环期,然后再采用调子脾补充弱群的蜂量,多奖饲和补喂花粉,当繁殖到壮群时进行换王,继续繁殖,才有成为强群的可能;而对于,一些异常状态的没有经济价值的弱群,则尽快合并或放弃为好。

一、蜜蜂弱群成不了强群的原因

1、弱群进入恶性循环

蜜蜂弱群成不了强群最主要的原因是弱群进入了只消耗无积累的恶性循环。蜜蜂有在弱群状态时繁殖情绪旺盛的情绪和以求在较短时间内增加蜂量,壮大群势的本能。但因弱群蜂量少,蜜蜂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消耗很多的储蜜和体力劳动才能将育儿区的温度、湿度控制在蜂儿正常发育所需的适宜范围。这就迫使外勤采集蜂更加频繁的出巢采集,来满足蜂群生活和培育幼虫的需求,这样外勤采集蜂会因劳动强度过大而早衰死亡。如果外勤采集蜂缺乏或采集回来的花蜜、花粉满足不了蜂群的需要,一些已经能够飞行但还不是适龄采集蜂的青年工蜂也会提前转入外勤工作,这样巢内幼蜂的抚育质量肯定会下降,再加上外界温度、蜜粉源不佳,就容易出现抚育冒进,破坏蜂群平衡,导致将来羽化出房的蜜蜂体质较差,各种生产性能低下,寿命短,新老蜂无法正常交替,弱群则成不了强群。

2、缺乏弱群成长为强群的基本条件

任何蜜蜂强群都是由弱群成长而来的,但并不是每一个弱群都能成功变成弱群,需要满足一定的基本条件:

1、一般弱群成长为强群最好的时节为春季、夏季和初中秋季等非严寒气候。另外,在晚秋和初冬仍比较暖和的地区也有机会让弱群繁殖成强群;

2、中蜂有着无蜜粉不繁殖的情况。因此,弱群要想成长必须拥有能满足弱群抚育需求的蜜粉源。而蜜粉源缺乏时期,无论人为怎么饲喂,都只起到保存蜂群的作用,很难让弱群成长起来。

3、无敌害侵袭、无盗蜂骚扰,有能让蜜蜂完全爬附的优质巢脾,如不能完全爬附必须抽脾紧蜂,不能抽脾的话要把蜜蜂不能覆盖的巢脾部分用刀削去,尽量削成半圆形。

将巢脾削成半圆形

4、弱群繁殖所用的蜂箱要小或者也可将大蜂箱用闸板分隔出几个区来繁殖。这样对弱群的保温效果好,又不至于保温过度。较容易形成覆盖整框的蜂团,有利于形成大面积子脾,抚育效率高,筑造新脾的速度快。

5、适时换王。很多弱群成为不了强群,蜂王的产卵力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弱群中的蜂王,因为身处小群,每天的产卵量并不多,可以得到较好的修整,当受到工蜂繁殖情绪的影响时,也能形成一段时间的产卵旺期,随后又进入产卵疲软期。据观察,蛋群中的蜂王,在繁殖发展成为弱群时,速度很快,但变成弱群后,速度不进反退,如果此时天气不好,很快又会打回原形;而弱群中的蜂王成长为强群,在人为促进之下,速度也较快,但一到强群就出现起王台,出现自然分蜂。所以,在蛋群繁殖到弱群,弱群繁殖到强群时,要适时进行换王,保持住繁殖的态势,才能维持强群而不倒退。

二、让蜜蜂弱群成长为强群的措施

1、让弱群走出恶性循环

对于进入恶性循环的弱群,要对其进行人为调控,满足蜂群生活对食物、温度等基本的繁殖要求,即是适当对其进行奖饲和补喂花粉,使其能将十分有限的蜂力都用于抚育,尽量减少成年蜂体能消耗,这是弱群走出恶性循环,开始积累蜂量的关键。经过人工调整与帮助,育出的第一、二批成蜂,是此后蜂群进一步恢复,转入发展期时的抚育蜂,它们的体质状况,直接关系到蜂群复壮速度,成为关键之中的关键。

适时换王

2、调子脾补充

从其他强群中抽调健康封盖子脾脱蜂后补充到弱群中,能较快充实弱群中的抚育力和提升弱群的群势。调子脾时机为该弱群满一脾足蜂,在隔板处有蜂爬附时,这样可避免脾多于蜂,防止出现蜂病,并让弱群中的蜜蜂密集护理补入的子脾,接着还可在该子脾旁边加一个安装好的巢础框,当封盖子出房后就有可能出现造脾的情绪。

3、合并成强群

一般强群或壮群在经历了一段异常生活状态以后变成的弱群,此时,成蜂普遍衰老,体质偏差,子脾状况不佳,几乎没有了培养成强群的价值。此时如果有其他弱群可以将它们合并在一起,重新培育,这样可降低弱群繁殖成强群的难度(弱群基础差)和和减少繁殖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