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琴常识网 -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热门话题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牧琴常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古代十大猛将排名,项羽/冉闵/杨再兴排前三

时间:2023-04-02 14:13:14人气:作者: 小编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将领,其中一些可谓名垂千古的猛将。以下是中国古代十大猛将,他们或许不是最厉害的,但每一个都有着令人敬仰的战绩和勇猛精神:

TOP1项羽

只要是中国人,不管是学什么的,上过什么学,或者是没上过学,提起此人无不了若指掌。巨鹿之战,三万破三十万,彭城之战,三万破六十万,如此悬殊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作为一个失败者,得到了远比成功者刘邦更高的认同度与同情,实在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中国人从来就是以成败论英雄的,一个如此悲情英雄竟能在民间拥有如此的知名度,实在是很令人费解。

易中天评项羽,他认为项羽出身名门,家风深厚,而且仪表堂堂,力大无比,又有很多人拥戴,比如很快就招募了三千江东子弟,更重要的是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一战成名,大败秦军主力,成为推翻秦末暴政的中坚人物,当然是响当当的大英雄。而反观刘邦,根本就没有拿得出手的功劳,如果没有张良、萧何、樊哙等一帮人的辅佐,刘邦根本就成不了气候。因为易中天认为刘邦不过是一个乡间亭长的儿子,没有文化,没有背景,说白了就是乡间无赖,但是却善于笼络人心,做表面工作,这是易中天所不齿的。而项羽虽然脾气暴躁,但是表里如一,没有那么多心眼,所以易中天一直是推崇项羽,贬低刘邦的。

TOP2冉闵

冉魏政权的君主,死后被其对手追封为"魏武悼天王",一个武,一个天王,入木三分地体现了胡人对其深深的畏惧之心。作为南北朝时期北方汉族的精神支柱,冉闵的威猛至今还在一些地方流传,乱华之六胡经其征战厮杀只剩其四,为汉文化在北方的延续流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人将在短时间内新写个长篇,内中便有对冉闵浓墨重彩的描述),日本人更是将其称为与项羽并列的猛将之首。

后人有诗惜冉闵曰:雄烈才同楚霸王,破胡灭羯建新邦;朱龙一蹶神矛折,遏陉山前吊夕阳。”史又言“闵至自苍亭,行饮至之礼,清定九流,准才授任,儒学后门,多蒙显进,于时翕然,方之为魏晋之初”。可见闵非粗才,惜其所值之敌,大多逼不及施展也。

TOP3杨再兴

小商河一战,令无数后世子孙为之扼腕,数百将士面对数十倍敌军(女真人主力骑兵部队,战力之强可以想见)发动了奋不顾死的冲锋,虽尽数死于沙场,却使威名流芳百世,仅杨再兴一人便"杀敌将数十,斩胡骑数百",其中不乏元帅一类的重要将官,可谓死得其所,据史记载死后岳家军为其收尸,仅从其身体内烧出的铁箭头就达两斤以上,惨烈非常。

据称其为杨老令公之后,初为义军帐下大将,后受到岳家军的进攻,斩,杀岳家军数位将官,所括岳王的亲哥,兵败投降,为岳家军帐下与高宪,岳云并列的三员猛将之首,数次随岳家军击女真骑兵,杀伤甚众,胡骑皆畏之,闻之至则尽拔马避之,以全性命。想来可笑,印象中的女真人打仗是不怕死的,怎么会怎样?想来女真人所谓的不怕死也只是一种表现现象,在明知进必死退可生的情况下一样不会放弃生命的,呵呵。

勇猛指数9.5智谋指数6总评7.5

TOP4霍去病

随便挑出一个都是后世将领一生追求的梦想,很难想象一个十八岁就出征匈奴的少年敢于长驱奔袭,仅率800骑便一战冠军,之后更是开启了百战百胜,横绝大漠的传奇,19岁封骠骑将军,21岁进大司马位,他长于绫罗,天生富贵,有人说他任性乖张,也有人诟病他行军带私人庖厨,甚至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太史公也在列传里轻描淡写他的丰功伟绩,刻意强调他的裙带关系,我非常喜欢《史记》,但看到这里也是格外的失望,看来不管是谁终究摆脱不了自己的偏见。刀笔之间,我看到的是一个热血无畏的青年,在无边的黑夜里策马扬鞭,我看到的是一个沉着威严的将领,单骑昂首闯入匈奴的大营,我看到的是一个豪气干云的统帅,在狼居胥山带领五万铁骑拜祭天地,千百年过去,刀光剑影,将军风采依旧。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勇猛指数9智谋指数9总评9

TOP5斛律光

行伍出身的斛律光在作战之中不惧死伤,但却非常重视士卒的生命。每次打仗之前,他按少数民族自己的方式预测吉凶,确认为凶多吉少时,他就不向敌人主动发起进攻,以减少士卒的伤亡。斛律光身为将帅,却与士卒打成一片,全军的营寨没有扎好,他不入营塞休息;战士的饭没烧好,他绝不吃饭。战士受伤和生病,他亲自上前慰问。每次战争结束后,他都去吊唁死难的将士,把自己得到的奖赏,凡是能分配的,统统平均分配给死难者的家属。军中有犯罪者,斛律光常用的刑罚是打棍子,从不用砍头方式处置自己的士卒。在极度紧张的战争环境下,为了确保部队的安全,斛律光亲自巡营查哨,他常常终日不入账,或终日不脱甲胄不坐下休息。斛律光以征战为事业,从无私心,不爱钱财,征战数十年,从无家私和隐财。

斛律光不但是勇将,更是名将,在整个南北朝可以排得进前五位,与韦睿,刘裕,韦孝宽,陈庆之之流并列,只是由于本篇的大方向不在此,又因其非我族类,就不便多说。结局一样不妙,又一个死于自已人之身的猛将,可怜得紧。呵呵

勇猛指数8.5智谋指数8总评8

TOP6吕布

吕布是一个有魅力的人,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在乱世之中也占据一席之位,这也说明他的能力。但是可惜的是他虽然有诸如陈宫、张辽等名臣名将,却始终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这也归结为他性格中有刚愎自用的一面。吕布更是一个爱家爱美人的人,他原可以逃出白门楼之难,但是为了家人,为了貂蝉,他放弃了,这也侧面表现出他顾家的一面,却不是一个在乱世中称雄争霸的形象。至于说反复的一面,情景不同,不可同日而语。刘备还不是一样,四处投靠,四处背叛。成者王侯败者寇,没什么好说的。可以说吕布是幸运的,从一员小将最后到一个能掀起风云的一个勇将。但是也是不幸的,乱世不适合他,最终因为其性格原因葬身白门楼。呜呼哀哉……

勇猛指数8智谋指数5总评6.5

TOP7史万岁

隋初四大名将之一,出身名将世家,15岁从征,后以副将从征平定尉迟同(有一个舟之底),每战必先登,勇冠三军,邺城之战,败势已定之下,拔马奋击,大呼"事急矣,吾当破之",突入敌阵,立杀数十人,方止住阵脚,后杨坚登位,以戴罪之身以凉州道帐下武将身份出征,与突*可汗定"士卒何罪,愿得勇士单挑以绝胜负"之约,史载"万岁驰斩其将而还。突*大惊,议和而退",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以单挑的形式决定战局的例子,单凭此,史万岁便该名流千古。

后史以行军总管身份随杨素平高智慧之乱,引2000军偏师,千里而进,历700战,与主力失去联络,皆以为其已全军败亡,杀伤以十万计。后以此功加封,并进入四大之列。大斤山之战,突*军与随军相遇,敌哨骑回报隋军主将为史万岁,突*可汗大惊,说道:得非敦煌斩吾勇士者乎?"在得到哨骑确认后慌张撤退,被隋军跟进斩杀万人,其勇由此可见。

结局,嘿嘿,又一个不得善终的,又一个死在自已人之手的。原因竟然是因为这个史万岁昏了头,为了替将士请功,不注意言辞用语,在朝堂之上跟杨坚对着干,有失文帝威严……

勇猛指数7.5智谋指数7总评7

TOP8英布

又名黥布,因其曾受过秦法"黥刑"而得名,楚九江王,汉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是当时仅次于西楚霸王的第二号狠角色,当时号称"勇悍"的什么樊哙啊,夏候婴呀什么的碰到他基本上是一战而定,压根不是个。打得刘老二几次屁滚尿流,所谓"伤得越痛,爱得越深",也使他下了本钱拉拢英布,一旦得手,如获至宝,可惜的是英布自投汉以后几无建树,还不如呆在楚那边风光。

巨鹿之战,引数千楚兵为先锋击三十万秦军,无往不胜,悍通显于诸候,为最终击溃秦军主力立下头功,后奉项羽令坑杀二十万秦军于新安,击汉之役,引军破三秦天险涵谷关,骁勇异常,项羽大封诸侯,布为九江王,杀楚怀王。刘邦杀韩信,彭越,英布惧诛而反,击汉楚王部,败之,破汉荆王部,尽收其地,兵,糖,又与汉军主力相持与甄,刘邦见其悍勇不敢应战,固守城池,留下一对千古妙对:汝何故而反?刘邦问。俗为帝耳!英布答。他的想法是不错的,可惜此时天下已定,民皆不愿战,后大战之下兵败身死,落得个千古骂名。

勇猛指数7智谋指数6总评6.5

TOP9龙且

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起兵平定三秦,龙且、魏相项他与汉将曹参、灌婴在定陶以南交战失败。前205年的彭城之战后项羽将西楚国雇佣的楼烦骑兵尽数交由龙且统帅。前204年,随何成功游说英布叛楚,随后项羽便差遣龙且、项声率军十万攻打九江国,大破英布军,英布逃亡到汉国。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西楚军把汉王刘邦围困在荥阳,并切断了汉军粮道。刘邦求和,西楚军谋士范增力谏项羽不要和谈。陈平向刘邦献计说:“项王的忠臣,只有范增、钟离眛、龙且、周殷几个人,如果你能用万金买通说客,去离间他们的君臣关系,再出兵攻打,项王必败。”刘邦遂用此计。项羽果然对忠臣疑忌,致使范增离去,而龙且依然受到项羽信任。

前203年十月,项羽闻韩信已举河北,破齐、赵,而且想要击楚,于是派遣龙且率兵20万出击。十一月,龙且与韩信在潍水对阵,韩信连夜派人做了一万多条袋子,盛满沙土,壅塞潍河上流。随后率一半军队涉水进击龙且之阵,龙且出兵迎击,韩信佯装败退,龙且以为韩信怯弱,于是率军渡江进击。这时韩信命人决开壅塞潍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龙且的军队大半没有渡过去。这时韩信挥军猛烈截杀,龙且被灌婴手下丁义斩首。项羽闻龙且军被韩信破,则恐。

勇猛指数6.5智谋指数5总评5.5

TOP10李文忠

明史载:李文忠,字思本,小字保儿,盱眙人,太祖姊子也。出身够可以,朱元璋的亲外,随朱一起打天下,勇冠三军,戏勇冠诸将。也就是说就连常遇春这样的勇将也只能排在其下,勇武可见一斑。漠北阿鲁浑河之战,马倒步战,仍杀伤无数,义乌之战,引千骑横突张士诚部,杀伤数百,全身而退,新城之战,身被数围,大呼奋击,一战破张士诚二十万大军,悍勇不可一世,诸候皆畏之。

我个人对李文忠最熟悉的一段是其白扬门之战,勇中有谋,刚中带柔,一代猛将本色尽显无疑。尤为可贵的是其好学问,虽征战沙场仍不懈学习,颇有古人之风。曾有:“兵在谋不在众”之语,刚猛之中不失智谋,可谓智勇皆备。

唯一可惜的是不得善终,死于朱元璋的猜忌之下,道理其实很简单,虽是家族之人,终就对他不是很放心,而最放心的办法莫过于从肉体上消灭,所以,他只好死了,没有死于沙场,可叹,可悲!

勇猛指数6智谋指数7总评6.5

标签

最新文章